优游 我不停在期待,期待有一个人能够取代你的分开。乐山的哥猥亵女乘客被拘相关部门正查视频泄漏源
(原标题:内战外行?恒大两年败给中超队最强对手是自己人)
主动作为,构筑中美关系“托底”机制
文/达巍
发于2021.1.18总第981期《中国新闻周刊》
对于未来拜登上任后的美国对华政策,中外学术界与舆论已多有讨论,且有很多共识。简单地说,中美关系中结构性矛盾不会消失,民主党入主白宫还会在人权、同盟等议题上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挑战。尽管如此,我们仍应该重视未来拜登政府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机遇。在中美关系上不抱幻想、不过分天真,与抓住中美关系的可能机遇是并行不悖的。如果中美双方能抓住机会,中美关系未来有可能停止“自由落体”运动而趋向稳定。如果这一稳定能够持续未来四年,那么中美两国就有可能为中美关系构筑一系列“托底”机制。
未来15年,是我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,我们的经济、军事、科技等方面都要经历由大到强的过程。这些历史任务只能通过与现行国际体系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来实现。未来15年,美国仍将是国际体系内最强大的国家,中美矛盾重重,但是在“同一个屋檐”下发展,对双方和世界都是最好的选择。因此,维持中美关系的基本稳定,是中国实现下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。
客观地说,拜登及其团队也有稳定中美关系的愿望。然而美国目前疫情严峻、经济前景不明、种族矛盾尖锐,拜登上任后,首先要面对的是国内议程。在外交上,未来的拜登政府准备优先“返群”“整队”,也就是重返特朗普退出的国际机制,并重新团结其盟友,所以在中国议题上很可能是“慢作为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也不能排除美国行政和立法部门在一系列敏感问题上“招惹”中国的可能。
面对这个形势,既然我们认定稳定中美关系符合中国的利益,我们就可以主动作为,设法塑造美方的行动。如果一件事情有利于中国的自身发展,也有利于中美关系稳定,那么我们就可以主动做起来,用不着“一慢二看三通过”。例如扩大市场开放程度,努力推进中国加入CPTPP,发挥中国大市场的作用;主动与美方探讨恢复、扩大中美政府间高层对话机制与两军交流机制,研究并提出危机管控机制的新方案;在媒体关系、人文交流等领域,中方也可以主动采取一些扩大双方交流的举措。我们需要在战略、经济、人文领域紧盯那些能让中美关系在中长期保持稳定的“四梁八柱”,坚定不移地推动,而不要被美国国内一些力量“情不自禁的膝跳反应”过度分散精力。
(作者系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、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)
《中国新闻周刊》2021年第3期
声明:刊用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稿件务经书面授权
据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官方微博3月9日消息,3月5日,载有23名中国船员的中国籍货轮“黄海荣耀”号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海域遭海盗袭击。船员积极自救,驻拉各斯总领馆和尼日利亚海军日夜奋战、努力营救,该货轮已于3月6日在尼海军护航下平安返回拉各斯,全部23名船员无恙。(总台记者何北平)
上述研究报告统计,2018年我国银行Fintech投入419.5亿元,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至768.7亿元。